常用的单斗装载机,按发动机功率,传动形式,行走系结构,装载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1、发动机功率: ①功率小于74kw为小型装载机。 ②功率在74-147kw为中型装载机 ③功率在147-515kw为大型装载机 ④功率大于515kw为特大型装载机2、传动形式: ①液力—机械传动,冲击振动小,传动件寿命长,操纵方便,车速与外载间可自动调节,一般在中大型装载机多采用; ②液力传动:可无级调速、操纵间便,但启动性较差,一般仅在小型装载机上采用; ③电力传动:无级调速、工作可靠、维修简单、费用较高,一般在大型装载机上采用。3、行走结构: ①轮胎式:质量轻、速度快、机动灵活、效率高、不易损坏路面、接地比压大、通过性差、但被广泛应用; ②履带式:接地比压小,通过性好、重心低、稳定性好、附着力强、牵引力大、比切入力大、速度低、灵活性相对差、成本高、行走时易损坏路面。

徐工LW1200K型轮式装载机:LW1200K是目前国内生产的最大吨位轮式装载机。采用Cummins发动机,湿式内藏式行车制动器,先导操纵,楼梯式维护保养平台,配置高,技术先进,人机功能完善,操作保养方便。LW1200K拥有强大的掘起力及牵引力,保证对各种恶劣工况的杰出适应能力。智能控制独立散热系统及驱动桥散热系统可使整机处于最佳热平衡温度。采用载荷感应式液压系统,控制精确的同时又节能降耗。其驱动桥具有超强承载能力,适用于各类险重工况。LW1200K动力足,实现了双泵合流,动力利用更充分。转向泵流量优先供应转向系统,多余流量并入工作系统,实现双泵合流,降低工作泵排量,提高可靠性,节约能量,加快动作速度。关键铰接部位采用两级防尘,有效防止黄油溢出和粉尘侵入,减少销轴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

我国装载机始于1960年末,它的发展经历了60年代仿制摸索阶段,70年代自力更生研制阶段,80年代以后的技术引进、合资合作和自我发展几个阶段。初期我国刚开始生产的装载机是机械履带式装载机Z1-4型4t(成都工程机械厂生产)和红星1立方米装载机(上海港口机械厂生产)及后期Z420、2t液压装载机(成都工程机械厂生产)和Z4353.5t型装载机(厦门工程机械厂、柳州工程机械厂生产),同时研制了我国的回转式装载机Z4H2型2t,180度回转装载机(成都工程机械厂生产)。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Z435型为整体机架、后桥转向。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吸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轮式装载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成功了功率为162KW的铲接式轮式装载机,定型为Z450(即后来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专家鉴定,就这样诞生了我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从而开创了我国装载机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Z450型装载机具有液力机械传动、动力换挡、双桥驱动、液压操纵、铰接式动力转向、气推油加力制动等现代轮式装载机的基本结构,为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也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第一代轮式装载的基本结构。该机在总体性能方面具有动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机动灵活、操纵轻便、作业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