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低氢型碱性焊条和焊剂。 3) 焊接淬硬性较强的低合金高强度钢时,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 4) 焊前预热。 5) 后热 焊后立即将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和保温、缓冷的工艺措施叫后热。 6) 适当增加焊接电流,减慢焊接速度,可减慢热影响区冷却速度,防止形成淬硬组织。 3、 再热裂纹的产生原因与防止方法 焊后焊件在一定温度范围再次加热(消除应力热处理或其它加热过程 如多层焊时)而产生的裂纹,叫再热裂纹。防止再热裂纹的措施有:一、控制母材中铬、钼、钒等合金元素的含量;二、减少结构钢焊接残余应力;最后在焊接过程中采取减少焊接应力的工艺措施,如使用小直径焊条,小参数焊接,焊接时不摆动焊条等。 4、 层状撕裂的产生原因与防止方法 焊接时焊接构件中沿钢板轧层形成的阶梯状的裂纹叫层状撕裂。防止 层状撕裂的措施是严格控制钢材的含硫量,在与焊缝相连接的钢材表面预先堆焊几层低强度焊缝和采用强度级别较低的焊接材料。

收弧焊道的收尾(收弧)动作不恰当,有可能会在焊缝的收尾处形成低于基本金属的弧坑,容易出现裂缝。常见的收弧方法有:1.划圆圈收尾法:适用于厚板焊接,对于薄板则有烧穿的危险。2.反复断弧收尾法:当焊接到终点时,在弧坑作数次反复熄弧—引弧,直到填满弧坑为止。此法适用于薄板焊接,但碱性焊条不宜用此法。3.回焊收尾法:当焊接到终点时,不熄弧而适当改变焊条角度,向反方向移动一下,然后拉断电弧,碱性焊条宜用此法。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位置焊接的操作要领:一、平焊1)开始时,倾斜角适当增大,当温度升高时倾斜角相应减少;2) 焊丝与焊炬的夹角保持在90°左右;3) 焊丝始终浸在熔池内,并不断地搅拌熔池;4) 焊薄件时焊丝可作上下运动; 5) 结束时,焊炬慢慢堤起,缩小尾部熔池。 6)焊条直线速度不要过慢,否则容易造成熔渣过厚,看不清熔池,难于操作。

防止方法 正确选择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严格控制焊件的装配间隙,另外还可以采用衬垫、焊剂垫、 自熔垫或使用脉冲电流防止烧穿。 十二、夹钨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时,由钨极进入到焊缝中的钨粒叫夹钨。夹钨的性质相当于夹渣。 1、 产生原因 主要是焊接电流过大,使钨极端头熔化,焊接过程中钨极与熔池接触以及采用接触短路法引 弧等。 2、 防止方法 降低焊接电流,采用高频引弧。 第三节 焊接区中有害气体的危害 一、氢的危害 1、 来源 氢主要来源于焊条药皮、焊剂中的水分、药皮中的有机物、焊件和焊丝表面上的污物(铁锈、油 污)、空气中的水分等。 2、 影响 氢是焊缝中十分有害的元素,它的主要危害有:○ 1氢脆性:引起钢的塑性严重下降。○2产生气孔和冷裂纹。○3白点:碳钢和低合金钢焊缝如含氢量较多,常常会在焊缝金属的拉断面上出现如鱼目状的一种白色圆形斑点,称为白点。直径一般为0.5mm~3mm。白点的出现使焊缝金属的塑性大大下降。 二、氧的危害 1、来源 焊接时,氧主要来自电弧中的氧化性气体(O2、CO2、H2O等),药皮中的氧化物以及焊接材料表面的氧化物。通常氧是以原子氧和氧化亚铁(FeO)两种形式溶解在液态铁中。